发布时间:2024/12/26 18:29:10 点击数: 次
北京中科白癜风真棒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虚是一种境界,而不是我们意识上的理解。虚是对一种心境的描述。所以单纯从字面去理解,是根本无法直达本质的。佛家常常说一切皆是虚幻不实的。这种说法的确没错。但很多人容易对此形成误解,从而走向偏执,也就是断灭论。在佛家的这种理论指导之下,人就会在意识上形成一种见解,即这个世界虚幻不真实,那也就没什么意思了。有了这种见解,就会让人的内心没有着落处,也就容易形成一种悲观,厌世的情绪。而道家在表达上面则更胜一筹,那就是讲虚要靠修才能领悟。也就是所谓的,修虚。道家不是从外象上出发,而是从本质上出发。世界的象从本质上来看,也就是从虚的境界来看,确实是虚幻不实的。这里的虚幻并不是说世间象就是不存在的,而是说世间的一切象都是变化的、不稳定的。而虚的境界则是稳定不变的。一切实有的象都是从虚中生出。虚主导着实。虚并非无所谓无中有虚,虚是超越有和无的存在。宇宙当中的一切实相都是由虚演变而来的。所以虚,并不是没有。只是它与无类似,看不见,摸不着,听不见。所以经常说虚空虚空。形容虚是一种空的状态。但虚并不是真的空,什么都没有。虚是一切实相物质的本源,也是一切实有物质的原始状态。这种物质经过各种组合演变,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整个宇宙现象。现象不见了,我们称之为无,也就是没有了。所以,有和无只是应对现象变化产生的对立形容词。白天太阳出来了,这个时候叫有。晚上太阳不见了,这个时候叫无。所以,有和无就是虚在组合演变过程中而产生的。因此,虚是有和无的统领。虚就是宇宙形成之前的一种原始状态。一切皆从此中产生,从而造就了天地万象。天地万象变化,就产生了有无。虚也并非有虚是凌驾于有和无之上的。我们说了,虚的演变,形成了有和无。虚非有,但它能产生有。产生整个宇宙实有现象。虚非无,但它主导实有现象,而形成无。所以,道家经典道德经说:致虚极守静笃。这里的虚,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一切皆虚中来,那么一切也都具有虚的属性。人心就是最明显的体现。你生出一个念头,这叫有。念头没有了,这叫无。那么这个念头的有无就是背后的虚在主导着。人的念头都是由外界现象主导的,而现象又是不稳定,多变化的。如果意识跟随念头,念头就会影响意识,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这就是人一会儿开心,一会儿痛苦,一会憧憬,一会失望的根源。所以老子叫我们致虚极。守住生起念头那个最原始的虚的状态。不跟随杂念,不因外界现象生起杂念。那么你就超越了念头,超越了变化。超越了外界的生生灭灭,有无善恶,那自然内心就归于平静,安稳,这就是练虚的入手方法含义和要领。人的一切变化皆从虚中来人这个实体,也是宇宙中的一员。人也是从虚中演化组合而来。我们这个身体,叫有。身体消失了,叫无。这背后的主导力量,就是虚。所有人都逃不过它的掌控。一切宇宙现象都逃不过。只不过不同物质存在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而已。若干亿年后,银河系也会消失。而所有物质最后的归宿就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殊途同归。都要返还归虚。虚又重新变化,生出有无。这就是宇宙变化的的本质。所以,道家的修虚,是真正超越之法,也是获得内心解脱唯一的法门。佛家也一样,说的都是一个东西。虽然经书浩瀚,法门有所差别,但道理一样。一切都在变化,变化就会不稳定。唯一可求的,就是返还归虚,回归本源。炼心守虚,就算地动山摇,你也是安稳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aihainandao.com/ggjs/15622.html
上一篇文章: 宇宙的结局是什么变成虚无还是被它吃掉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