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座城市,四季分明,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热烈,秋天的清爽,冬天的肃杀,你都感觉的到,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芥川龙之介说,北京城就好像森林里的城市,虽然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钢筋水泥让城市里的一些自然风物少了一些,但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胡同里,看着某个宅院里伸展像天空的一棵老树,你总会对行走在北京有那么些深一点的领悟。
本篇推荐的地方偏人文向,如果不感兴趣就请绕道,如果稍有兴趣,也希望你去翻几本书,带着故事和某种期待的心情去寻访那些经精彩之处。其实很多历史人文相关的地方如果你想玩好的话,还是应该在心里准备点东西,同样的故宫有的人就会觉得“去他一群破房子人死多的有个毛看的”,有的人就会惊喜的发现某个桥栏杆上飞舞在花丛里的龙,某个匾额上有叛军作乱时候留下的箭头,从永乐回想到宣统,某种暗爽自难明说。还有,就是珍惜不经意的角落,人生充满惊喜,尤其是旅途,意外的发现往往会更让你感到惊艳。开始发现老房子的神奇,当时看到了高高大大的德胜门箭楼,觉得很雄伟,但是当时不知道瓮城什么的构造,还纳闷着为什么城门没有门洞呢,后来研究了解了城门的构造与历史,当我发现这是于谦保卫北京时所镇守北京的城门,一种敬畏油然而生,总之对建筑本身以及建筑背后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一发不可收拾了,不管怎样,四处探访的时光无疑是很让人很珍惜的时光。
德胜门箭楼就是这样的,站在历经沧桑的城堡上你会想象到曾经城外厮杀震天的悲壮么。1.故宫、颐和园这种地方始终是各个来京游客心中前两名的,但作为大家心中的「常规景点」以及背负「北京本地人都不怎么去故宫」的槽点的这两处,聊一个游览故宫颐和园的推荐玩法,这里先不说太多,放个图,证明观点:视角是很重要的。这是站在午门城楼上看去,人显然很多,不过人们也变成了风景,所谓的单纯拍景只是风景,拍到了人就是人文吧。其实不管是淡季还是旺季,故宫总有你自己的某个天地,比如这个图细细看其实还是会有很多人,但是绝大多数都是跟团直接沿着中轴线走过去了,这是在去武英殿的路上拍的,多少人都不能影响午门的雄伟。另,武英殿的书画展啊,各种展出你只要看一眼就觉得这辈子值了的优秀作品秋天的故宫真的很美啊!觉得故宫和颐和园每一个都有很多要讲的,那么把他分成几个小部分慢慢讲:(1)故宫是一个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的故宫,有书画馆,陶瓷馆,雕塑馆,玉器馆,青铜器馆,建筑馆,钟表馆,珍宝馆,还有很多临时添设的展览,和复原历史面貌的陈设,没办法一次转完,但是似乎各种方向的文博爱好者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展品,故宫是很任性的,在他处值得大讲特讲的文物,似乎也就被简单的摆放在那里,等待了解自己的人去鉴赏。故宫的展馆是按照展品的种类区分的,地理位置也分散在各个部分,基本上都属于人相对比较少的地方,不过某些时候的武英殿就另说了。简单的展示一下故宫的藏品吧,当然如果没有一些自己内心的积累的,很难会有种心里的冲击的,总有人说故宫的珍宝都被带到台湾去了,当然台北故宫的藏品确实是绝代珍宝,但是如果去了台北故宫只知道跟着日韩的大妈旅游团一起围着肉形石翠玉白菜发出好厉害的感叹,其实也没什么意思。
书画馆兰亭八柱帖
建筑馆样式雷的烫样瓷器馆北宋的孩枕珍宝馆大禹治水玉山子钟表馆大清国的西洋风午门乾隆开party用的餐具雕塑馆何朝宗做的渡海观音或者随便一个宫殿,看博物院复原的历史陈设或者一抬头,看当年能工巧匠耗尽毕生心力留下的巧作(2)故宫拍照路线如果你跟着人流在故宫里穿梭,虽然也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但是确实你会觉得很累很烦躁,你的照片里都是人的话,大概旅行的效用就没了一半,所以选择拍照的位置很重要,选对了点才能收获美景和美照。(3)如何做功课知道你懒得看书,所以推荐四部纪录片《故宫》《故宫》《台北故宫》《故宫至宝》。前三部是央视出品,第四个是日本的NHK的,前两个主要是讲故宫的历史,建筑,对于故宫本身的介绍,后两个是藏品方面,虽然台北故宫的藏品并不能在北京见到,但是,从这部纪录片可以对故宫的收藏有一个认识,也能让自己学会一点点如何去欣赏这些千百年来流转有序的佳作。从神武门出来走进景山,最常规的玩法但是真的不能抗拒,大雪纷飞第一次登上景山,白色的紫禁城让人终生难忘。
关于颐和园,如果你从东宫门进去,在过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居住的地方走来走去,那么你见到的就全都是人!人!人!你想一想,当年帝王们建设园林是为了欣赏美好的风景是吧,所以作为游览者,我们也要把目光放远,去静心欣赏这里的山水形胜,你会爱上这里的。上面的图是在颐和园的佛香阁像远处看去,那天下雨的缘故,远处的山水和玉泉山的塔氤氲在水汽中,很有江南的韵味,其实呢,颐和园这个地区(那时候当然不叫颐和园)在明朝时候就被诗人称赞有江南的情调,而乾隆造清漪园建造西堤也是仿照杭州的苏堤。颐和园就算人最多的时候,也是大家都集中在东区和北区,而西侧和南侧则始终人迹寥寥,如果有时间,有兴致,一定一定要去沿着西堤散散步,桃红柳绿,湖光山色,空濛潋滟的风景就都属于你了,不过可能要花两个小时,但是如果你是想散散心,趁天气清爽的时候走一走真的是太幸福了,如图:另外,颐和园还有一个绝佳的好去处,就是万寿山后身的小河边,很僻静,水也很清,一般是从北宫门进去,经过实测,不管什么时候人都很少,很适合遛弯或者发呆。2.钟鼓楼大名鼎鼎,旁边矮矮的平房之间矗立着这两个巨人,实在是精彩的街景,虽然现在钟楼湾拆迁弄得乱七八糟,但总的来说钟鼓楼真的是与周围的环境很百搭,总能有很神奇的角度,让你感受到某种很“北京”的气场。从烟袋斜街西面的街口看钟楼,这也是拍钟楼的最佳角度之一
雨后的鼓楼西大街
3.雍和宫这里也是很热闹的地方,香火鼎盛,善男信女在这里膜拜祈祷,算得上依旧活着的古建筑群落吧。即使不信佛,也可以对这里的建筑与气氛感兴趣的,繁复的屋顶和雄伟的楼阁,香烟缭缭和略带神秘的藏传佛教佛像,都算很有味道吧。雍和宫贴着二环路,在路边看过去很有城堡的感觉。这附近有北京的孔庙国子监,也是很值得一转的地方。另,附近有一条五道营胡同,小资路线这种但是比南锣鼓巷人少很多。4.南城的胡同北京的胡同,已经消失了很多了,虽然这样,剩下的还是多到足够让我们这些门外汉怀旧,你可以心里装着过去,想象着何人何人曾怎样从小小的胡同穿过,也可以单纯的去看那种种历经沧桑的街景。后海南锣这样的知名片区不用多介绍,但是毕竟人较多或者说少了某种原味,而在南城,当你从喧闹的前门往西行进,你会感觉自己走进另一个空间,这里是大名鼎鼎也繁华不再的宣南地区。讲一点历史故事,清朝北京满汉分开居住,汉人住在外城,而宣武门外,便聚集了各地会馆,会馆大概类似现在的驻京办吧,有兴趣请另行研究。这里一方面没有旅游业的垂青,显得很没落,我恐怕居住陋室的居民也未必住的开心,但是对于我们这群矫情逼倒是有一点点幸运,毕竟这里留下了胡同的原色。
胡同里的小市井
好像穿越到三十年前的门洞绍兴会馆,鲁迅先生曾居住在这里多年樱桃斜街附近杨椒山的祠堂,他死后变成了北京城的城隍爷5.万寿寺推荐这里主要是因为一张图片,这座寺庙在在海淀,不算最繁华的地方但也不偏僻,现在作为北京艺术博物馆常有精彩的展览,走上寺庙西侧的天桥,于是看到了这个画面只能说被惊艳到了,只能感慨一下,不愧是北京啊……另,前几天又去了一下这里,想去拍一个月色下的万寿寺,很伤心的发现了附近的天桥被拆除了,是因为附近要修地铁站,所以暂时拆除天桥,据说以后会回来的,所以还是怀着期待吧。不管怎样,万寿寺作为博物馆,里面还是有很多好的展览的!6.白塔寺周边白塔寺是忽必烈请来的尼泊尔工匠设计的,所以很藏式风格,也算是北京的老先生了。白塔和周围的胡同也很百搭,算是北京的地标之一了。院墙东的小道
老照片附近推荐西四胡同片区,下图即是其某处街景,当时的隆长寺已沦为民居,山门完好,倒是满满市井气,很有意思。
7.先农坛以前祭祀神农氏的地方,皇上还会像模像样的去一个一亩三分地去耕一下田表示对农桑的重视,现在已经辟成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先农坛的门口对于这个博物馆,可以说,这真是古建爱好者的福利!!!!环境好人少不要钱更重要的是有精品!真是太赞了,先晒一个展品,精致的隆福寺藻井:藻井就是一些殿堂棚顶中央悬着的那个,隆福寺藻井真心是其中的精品,你看那一层一层的楼阁,像不像天宫的景色。8.海淀的某学校随便找一个,最好是秋天,走进去,总会有那么一条铺满银杏的小路,大多数学校都不会有人拦你,拦你的话登个记也就进去了9.模式口石景山,但是模式口这个地方也算是强推了,当年祥子牵回来骆驼就是从这里,那时候这里是个繁华的小镇,现在繁华落尽,给我们的是恍惚的感叹了。模式口颇有一些保存还完好的老房子,另外强力推荐的是这里有一座法海寺,法海寺里有一墙明代绝美的壁画,如果你感兴趣,去了这里绝对不会让你失望,参观的方式很别致,是用手电筒在漆黑的大雄宝殿里观摩壁画,当然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壁画,门票很贵,元,如果不是真爱的话一般人恐怕也不会去的。
这个是后殿的复制品,真迹真的精彩一万倍!
10.五塔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对面,一条清亮亮的小河边上,便有了这一座明朝时候修建的寺庙,寺的主要景观是塔,而在周围的厅堂和庭院里,陈列了很多石刻作品,大部分是墓葬或者是寺庙的碑刻。(编者注:海淀档案什么药治疗白癜风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aihainandao.com/ggxx/1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