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叶斯琦
一个倒霉的博物馆保安不知不觉触动了一件文物,导致一个被禁锢几千年的生物被释放了出来,带来全城的混乱,这是电影《博物馆奇妙夜》中展现的有趣场景。
其实,在现代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中,越来越多人开始体会博物馆文化,在慢节奏中感受博物馆的奇妙,在欣赏中学习,提升自我。在人们强大需求推动下,博物馆也不断创新,特色博物馆不断涌现,文创产品日益丰富,文化消费产业因此得到很大提升。
对话达·芬奇
“印象最深的是《最后的晚餐》,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这幅名画的魅力,人物表情到位,画面布局科学,对透视和光线的运用堪称完美。”从博物馆出来之后,吴莉感觉收获满满。
和其他上班族一样,平时快节奏的工作耗费吴莉不少精力,因此一旦有休闲时间,她就愿意去尝试一些慢节奏的生活方式,而去博物馆慵懒地度过一天就是很好的选项。
吴莉最近参观的是刚刚开馆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这是中国现有面积最大的高校博物馆。这座博物馆由瑞士设计师马里奥·博塔主持设计,与周围的校园环境相互映衬。在参观中,让吴莉印象如此之深的是“对话达·芬奇/第四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她多次提及的名画《最后的晚餐》,是维斯皮诺临摹的版本,这是被称作与壁画原作最为相似的一件摹本。
据介绍,由于原作状况持续恶化,在17世纪,当时的红衣主教费德里科·博罗梅奥委托安德里亚·比安奇(又名维斯皮诺)绘制了这件重要的摹本。临摹开始于约年,持续到约年。这件作品完成于几块拼接的画布上,尽管数次修复加深了它的颜色,但目前画面依然保存尚好。
“展馆现场的灯光布置特别好,而且还借助不少科技手段,动态地介绍这幅名画的创作背景和细节,我也因此学到了欣赏的要点。”吴莉说,这件摹本对原作的还原程度很高,但是也有所差别,比如并没有强调晚餐,忽略了房屋背景,而是着重刻画人物的神态。
除《最后的晚餐》,这一展览区更大亮点在于达·芬奇60幅《大西洋古抄本》手稿真迹。这一手稿展示达·芬奇在几何学、力学、建筑学、军事学、飞行学、植物学、解剖学等多个领域的精心研究和奇思妙想。“看着这些手稿,我更加认为达·芬奇是一位天才。他北京哪家医院能看好白癜风小孩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oaihainandao.com/ggtq/1665.html